200OShAE中队的第4次人员轮换在1984年9月末开始,这次的空勤和地勤人员都来自于苏联空军的第二支苏-25强击机单位,90OShAP团,他们在1983年接收了第一批"蛙足"。当时,该团驻地在敖德萨军区(现摩尔多瓦)的蒂拉斯波尔(Tiraspol)机场,但接下来转移到乌克兰的阿尔奇兹(Artsiz)机场。
抵达巴格拉姆的这些人员由尼古拉.沙波瓦洛夫(Nikolay Shapovalov)中校率领,带来了10架刚于7月和8月交付的第6批次苏-25新机。200OShAE中队的新飞行员在第三次轮战的老鸟指导下执行作战任务,后者于9月30日返回苏联。3天前,200OshAE中队的新飞行员正式开始独立执行作战任务。
该中队的9架第6批次机体(有一架在转场飞行时受损)和剩下的7架第1批次机体在几个月的时间里执行了大量的作战任务。10月12日,另外4架第6批次机体的抵达加强了200OshAE中队的作战能力,之后不久又增加了2架第5批次的机体。所有第5和第6批次的机体都采用了液压辅助控制装置,将最大限速提高至620英里/小时,最大过载限制提高至6.5G。这些加强型的"蛙足"还拥有更好的减速板,防止飞机在俯冲时加速,此外还包括双重前轮转向,改进的油料系统和发动机延长了飞机需要大修的时间。新飞机的抵达最终让这些已经被用烂的第1批次机体回到苏联去大修,后者于10月18日离开巴格拉姆。
第4批轮战的人员仅随200OshAE中队在阿富汗驻扎了很短的时间,该中队于1984年11月被解散,而所有的人员被指派给新成立的378OshAP团,该团下属2支中队,同样驻扎在巴格拉姆。
首次在1984年末出现,乌鸦“鲁克”成为了“蛙足”机群在阿富汗作战的标志。它被涂画在378OShAP团战机的各个位置上,但主要是在发动机进气道侧面。
第四章 378OshAP团的作战
378OshAP团是一支崭新的部队,在1984年11月5日组建,旗下有一个指挥部、2个中队和一支战场维护部队。1AE(Авиационная Эскадрилья:航空中队)中队驻扎在巴格拉姆,他们吸收了来自被解散的200OshAE中队的人员,此外,团部也驻扎在这里,而2AE中队则永久驻扎于坎大哈。在378OshAP团成立的这一天,12架来自80OshAP团的第6批次机体和2架L-39C教练机从西塔尔查伊起飞,抵达坎大哈,但是其中4架很快被重新部署到巴格拉姆。该团起初拥有22架苏-25(14架在巴格拉姆、8架在坎大哈)和4架L-39C教练机,后者用于适应性和检验飞行(2架在巴格拉姆、2架在坎大哈)。
这支新组建的强击机团中的飞行员和技术员专门从苏联空军现有的两支强击机单位,80和90OshAP团中抽调并部署到阿富汗。在1984年11月5日至1985年10月12日的第一次轮战期间,团长是阿纳托利.巴库舍夫(Anatoliy Bakushev)上校。此次轮战中,378OshAP团完成了10500个战斗起落架次,该团的作战报告声称他们摧毁了280座敌人要塞/加固掩体和20座防御阵地,给圣战者造成了沉重的人员损失。
1985年夏,巴格拉姆基地上繁忙的一天,照片前方是即将挂上飞机的弹药----拖车上的250千克和500千克炸弹准备拉出来挂在飞行线的“蛙足”上。
绝大多数的近距离空中支援架次都是在山区地形上方的1960至3280英尺高度上展开的,而飞机上的大量装甲保护在面对小口径武器时展现出了良好的效果。在如此低的高度上进行攻击时要求飞行员出色的目标识别和瞄准,之后再使用火箭弹或炸弹。因此,苏-25的反复攻击结果是精确命中,使得"蛙足"成为了致命的近距离空中支援飞机。第一次轮战期间,378OShAP团的苏-25消灭了大量的12.7mm DShK重机枪和14.5mm ZGU高射机枪、还有7.62mm的突击步枪和轻机枪阵地。所有这些飞机都安全的返回了基地,并且及时地得到了修复。
1985年10月,该团接收了4架崭新的第5批次机体,接下来没多久又接收了2架第7批次的机体。
近距离空中支援的细节
第二批轮战的人员在1985年10月12日抵达,空勤和地勤都来自于阿尔奇兹的90OShAP团,指挥官是亚历山大.鲁茨科伊(Alexander Rutskoy)中校。新来的飞行员和久经沙场的老鸟们进行了一些适应性飞行,以便熟悉战场的条件,之后在10月21日开始独自执行作战任务。
当和敌人交火的时候,地面指挥官将空中支援的请求转告给附属的前进空中管制小队,后者转去联络一架24小时不间断出现在这一地区上空的一架安-26RT指挥管制机。然后,安-26上的任务指挥官立刻将请求转达给巴格拉姆的指挥管制中心。如果所有起飞前的要求都达到了,那么,在待命警戒中的编队(米-24或苏-25)将收到升空的命令,同样还包括了一个关于地面部队要求的打击位置以及地面部队所处态势的一个简短报告。随叫随到的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通常由待命警戒的米-24或苏-25双机编队执行,要求机组在接到命令后15分钟内起飞。
378OShAP团还执行了大量的预定目标打击任务,主要是敌人的要塞、补给基地、武器/弹药囤放点。在战斗任务最繁重的时候,每天要飞10至12个架次。团部一般在任务前一天收到来自40军航空指挥管制中心发来的指示,接下来,团长、参谋和中队长们进行必要的任务策划,同样还要安排执行任务的飞行员和飞机,目的是为了给第二天的行动调派适当的资源。绝大多数预定的空袭行动都在黎明过后的清晨发起。
378OShAP团1AE中队的苏-25“26”正在巴格拉姆基地上进行维护,在飞机前方是一枚500千克的FAB-500M-54炸弹,正在等待被挂上飞机,旁边同样还有UB-32M 57mm火箭发射巢。
苏-25机群同样还经常执行自由狩猎任务,在已知的敌人活动区内展开----通常都是圣战者用于补给的马路和小道,有汽车(皮卡)和畜力运输队行驶。在地面上发现了可疑的活动迹象后,双机编队的长机通过无线电中继机向航空指挥和管制中心汇报,后者接下来向编队通报发现的目标是敌军还是友军,然后再授权攻击。
在阿富汗的布雷任务中,苏-25挂载了2至4个KMGU-2航空布雷吊舱,每个吊舱里装有1248个PFM-1反人员地雷。抵达预定区域上空后,"蛙足"飞行员将笔直地在1300英尺高度上飞行,为了让地雷尽可能广泛地布撒开,飞机的速度要被限制在435至479英里/小时之间。此外,于低空笔直飞行的飞机也很容易成为圣战者们重机枪和高射炮的靶子。
根据安德烈.科耶姆雅金(Andrey Kojemyakin)和安德烈.科罗特科夫(Andrey Korotkov)所著的《Su-25 Attack Aircraft – 30 Years In Service Part I》一书中描述,378OShAP团在第一次轮战期间执行的任务比例如下:预定目标的攻击任务占55%、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占30%、航空布雷占12%、自由狩猎占2%、其它任务占1%。(这其中包括了在大规模突击时的直升机护航和车队的保护)
第一次轮战期间,378OShAP团报告说损失了2名飞行员和2架飞机,此外还有2例非作战损失出现。在这12个月的轮战中,每架飞机的平均起落架次是216个,最多的是315个。
1985年8月4日,完成了一次作战任务后,苏-25“34”正在马扎里沙里夫机场上进行战伤检查。T.科诺年科(Kononenko)上尉刚驾驶这架飞机完成了紧急降落,一发7.62mm子弹打穿了飞机左侧发动机进气道,并击穿了油箱。油料渗入发动机后,压缩涡轮部分开始起火。尽管他收到了跳伞的命令,但是决定启动灭火装置,并把飞机降落到最近的机场。马扎里沙里夫的一支维修小组在2天时间内给飞机换了一台新发动机,并修好了战损。飞回巴格拉姆后又花了3天时间进行进一步维修,直到飞机重新具备作战能力。
378OShAP团的第一例飞行员损失(也是"蛙足"部署到阿富汗后的第3例损失)出现在1984年12月10日,当时正在潘杰希尔峡谷上空执行一次近距离空中支援任务。原因看起来像是由于重机枪火力而导致的,而飞行员在耗尽了所有的炸弹火箭弹之后使用30mm航炮扫射,最后座舱被击中。另外,损失的原因可能是由于飞行员的失误所致。不管怎样,这架飞机坠毁在抵抗武装占领下的基德约尔(Kidjol)峡谷内。尽管在搜救任务持续了48小时,但是1AE中队飞行员弗拉基米尔.扎兹德拉夫诺夫(Vladimir Zazdravnov)的遗体还是没能抢回来。由于坠机点上的重机枪火力实在太猛烈,直升机搜救队不得不放弃任务。
378OShAP团第一次轮战的第二例飞行员损失出现在1985年7月22日,2AE中队的谢尔盖.舒米欣(Sergey Shumikhin)上尉在一次攻击任务里的第11次俯冲中由于未知原因未能把飞机拉起来。和之前一样,飞行员没有跳伞,显示出他也许无能为力,或者失去了对飞机的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