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空军鬼怪II米格杀手1965-1968 (2024修订版)

USAF F-4 Phantom II MIG Killers 1965-1968 (2024 revision)

"虽然F-4C的雷达是我们在越战中最好的机载雷达,但它还是有很大的不足,特别是在地面测绘模式下,它毫无价值。我们不得不采用老式的‘时间和距离’导航方法,在低空从一座山头飞向另一座山头。"

雷达失灵----在该地区的季风气候中绝非罕见----导致AIM-7无法使用,同样还有引信的问题、发动机点火失败、过早爆炸或者在发射前没能"自动调整"。导弹的发射参数以符号方式显示在驾驶舱雷达屏幕上,但是只在目标笔直地水平飞行时,显示的数据才是准确的。对于一个正在机动中的目标来说,针对(更典型的)机动目标,发射参数变化很大,所以显示器上的符号不可能给予飞行员足够准确的数据。

通常情况下,飞行员缺乏对导弹的信心,导致他们一次向一个目标"连打四发",每一枚导弹都会留下一条非常明显的白色烟迹,让敌方飞行员看到并避开。然而,那时,他也许早就发现了F-4的J-79发动机在无加力状态下拉出的明显黑色烟迹。

美国空军《战斗快照》报告里记录道,在滚雷行动中,F-4C/D发射了260枚AIM-7,结果只有21枚命中目标,"交战准则"一度又将这个数据比值降得更低。就像史蒂夫.韦恩解释道的:

"由于要对目标进行目视识别,加上飞机的对米格-17的最小作战速度(400节)限制,最后总是无法发射AIM-7----太近,太容易就超过去了。"

地勤在维护F-4C上的AN/APQ-100雷达。via wikimedia.org

AN/APQ-100雷达

因为成功使用AIM-7的条件太苛刻,所以F-4飞行员在1965至66年间更倾向于选择飞机的"次要武器"AIM-9B响尾蛇。这种更加简单,射程短的导弹同样也是作为攻击直线水平飞行目标的武器而设计的,一架米格机的5G转弯就可以摆脱AIM-9B的攻击,即便是3G的机动也有50%的成功率。它早期的红外引导头在作战中经常将目标尾喷管、太阳、发光的云彩和地面反射的光源错误地混淆。米格机一躲进云层里,红外特征就消失了,导弹也就自然解除锁定。而飞行员在超过2G的机动时发射导弹,它可能会无法制导。

机组们还必须记住耳机里强烈的"滋滋"响声才代表导弹的红外引导头锁定了目标,只有当导弹在正确的发射范围内发射时,也许才能取得战果。实战中,超过1/4的响尾蛇都是在这些设计参数外发射的。最后,导弹扁平的头部所制造的阻力降低了导弹的射程。

虽然存在这些缺陷,但AIM-9B比起AIM-7D/E在早期实战中的表现更加的出色,一共获得了11个战果。从1965年4月至1968年9月,响尾蛇导弹在175次发射中取得了26个战果。但是,这同样也是看人品的PK(probability of a kill),命中率0.15,远低于战争前测试中对于高空非机动目标"65%的成功率"(或者是AIM-7命中率的71%)。

F-105机翼下的AIM-9B。

AIM-9B

对于那些与米格机卷入战斗的飞行员(必须强调的是,相当多的人从未在北越上空见过米格机)来说,一个重要问题是,当时的美国空军战斗机机组缺乏空对空作战训练。

1960年代初,战术空军司令部继续强调核打击任务,这意味着大部分训练都致力于低空攻击,只有不到10%的时间用于空对空作战训练。全导弹时代的来临似乎宣告了空战的结束,许多来自补充训练单位的飞行员在完全没有空战经验的情况下驾驶F-4和F-105参战。

在某些方面,空战机动(ACM)训练被视为对飞行安全统计数据的威胁,也是延迟将急需的补充飞行员派遣到战区以替代已完成100次飞行任务的飞行员的原因。

史蒂夫.韦恩回忆道,"缺少充足的空战训练和还有过时的二战战术,例如‘战斗翼(fight wing)’大编队,阻碍了F-4性能的发挥,而F-4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多用途战斗机。"

对于美国空军的飞行员来说,直到越战后的红旗演习开始后,必要的训练才得到适当的引入。而同样的,1967年中期之前的北越飞行员同样也很菜,这就起到了一定的帮助,直到新的米格-21的到来,北越空军才重新建立了自信。绝大多数空战中,只有米格机飞行员在地面管制台的引导下对毫无准备的美机发起突袭,并在美机作出反应之前逃之夭夭时才占有优势。

当北越空军飞行员的能力和经验都稳步提升的同时,美国空军正在失去他们历经过战火的飞行员(其中一些曾参加过二战或朝鲜战争),取代他们的是仓促训练的新手。结果就是1965年4月3:1的战损比骤然降至1967年对北越空军有利的0.85:1,而且一直延续到1968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