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战中的A-6入侵者

A-6 Intruder Units of the Vietnam War

9月6日,VA-75中队遭遇了他们的首例战损。联队长博尔当时率领一支A-6中队前去参与一次昼间空袭建安机场的行动,A-6A 155626(AC505)是"Dash"编队的3号机,而就在这架飞机准备俯冲投弹时,两枚SA-2导弹击中了它。飞机解体了,但机组成功跳伞。轰炸领航员罗杰.雷瑟斯(Roger Lerseth)上尉摔断了大腿,很快被一群北越青年抓住并遭到了暴打,他最后在1973年以战俘的身份返回美国。飞行员唐.林兰(Don Lindland)上尉在地面上躲避追捕,他也许逃了几个小时却没能活着回来,这名36岁的俄勒冈州橡树岭(Oakridge)人也许是在逃跑过程中被打死,他的遗骸在1983年被交还给美国。

12月21日,建安的保卫者们又击落了另一架VA-75中队的飞机,这次是联队长机A-6A 152946(AC500),原因可能是高射炮造成的。机组鲍勃.格劳斯坦(Bob Graustein)和巴特.瓦德(Bart Wade)都没能活下来。对于瓦德来说,这是他第3次重返越南,前两次是随VA-196中队的。格劳斯坦很快就因为他在10月12日于北越上空的任务而被追授银星勋章。

航母的轮换也在继续,星座号终于在6月24日完成了他们的"B巡航",返回圣迭戈,而"回旋镖"中队在完成了169天的一线作战后连同航母和CVW-9联队被授予总统单位嘉奖。

VA-35中队参与了4次越战部署,和欧塞纳站的VA-85中队持平,他们的最后一次部署是随美国号上的CVW-8联队,这张照片拍摄于部署前的弗吉尼亚州上空,机身上并没涂有象征联队长机的彩色条纹。157014号机升级成E型后于1994年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退役。

157014号机升级成E型后于1994年在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退役

另类27A/125A甲板的奥里斯卡尼号搭载着CVW-19联队于6月21日抵达,这是一支由F-8和A-7组成的"全沃特联队"。紧随其后的是美国号在7月1日抵达,这是他们的第3次越战部署,当时船上搭载的是CVW-8联队,自1970年随香格里拉号完成了巡航之后就经过了脱胎换骨的变化,中型攻击机中队变成了VA-35,还有两支来自东海岸的F-4J中队(其中一支是陆战队的VMFA-333中队)、2支A-7中队以及驻扎在惠德贝使用EA-6B的VAQ-132中队,这也是徘徊者第一次参与实战。(EA-6B的作战历程也将会在Osprey Combat Aircraft系列中发表)

"黑豹"中队混装有A-6A、A-6C和KA-6D,而C型则为了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经过了特殊的改进。这种新用途在11月5日首次进行实战测试,然而,道路遮断多功能传感器系统持续受到可靠性问题的困扰。确实,这些飞机在4天内投放了13枚GBU-12激光制导炸弹后又继续使用常规炸弹了。

9月16日夜,"黑豹"中队损失了他们的中队长。当晚,维内.唐纳利(Verne Donnelly)中校和肯.布埃尔(Ken Buell)少校驾驶A-6A 157028(AJ504)在攻击海防附近的目标时被击落,两人均没能活下来。随着中队长的阵亡,米尔特.比奇(Milt Beach)接管了VA-35中队。

后卫行动在10月23日结束,两边都回到了巴黎的谈判桌上。战区各个地方的战斗都在缓慢地减弱。

9月12日,企业号回到了TF77特混舰队当中,舰上的CVW-14联队里有装备A-6的VA-196中队,这是第一支在东南亚轮战了5次的入侵者中队。之后也只有VA-165能达到这个标准,这艘航母接替了汉考克号。他们在战争期间一共有6次被纳入第7舰队指挥之下,其中5次都搭载有入侵者。

"大E"是第二艘装备徘徊者的航母,这次是VAQ-131中队。因为舰上没有KA-3加油机,所以"主炮台"中队的KA-6D数量增加到了7架。在部署了第一个月里,VA-196中队没有遭受损失。但这一切在10月31日发生了改变,KA-6D 151806因为未知原因坠入苏比克湾,机组库克.海尔(Chuck Heil)上尉和斯科特.托马斯(Scott Thomas)身亡。

在1972至73年的巡航期间,VA-196中队使用了一种在座舱内操纵的激光目标指示器。诺斯罗普的AN/AVQ-27激光目标指示系统通过轰炸领航员手上的一个小盒子操纵,尽管更为人所熟知的是汉考克号上VA-164中队的TA-4F在使用这种系统,但VA-196中队是唯一使用这种设备的入侵者中队,他们为CVW-14联队的A-7E照射目标。

VA-196“主炮台”中队的名字与战列舰时代相呼应,也指出他们是联队中的主要打击力量,他们的无线电呼号时“Milestone”,VA-196中队使用入侵者完成了5次越战部署,照片中停在勒莫尔机场上的155598号机服役于中队的第4次和第5次部署期间,注意导航信息被飞行员塞在了风挡的下方,这在整个A-6机群中都相对常见,此机后来被改成A-6E形态的KA-6D,1992年10月退役。

155598号机

后卫II

随着12月的结束,尼克松总统给出的日期期限快要到了,而北越还在继续顽抗,联合作战指挥部要"尽最大努力"来让这些共产主义者回到谈判桌上。结果就是后卫II行动,这也是美军空中力量在战争中倒数第二次出现。

在这次战争期间最后一场大规模作战期间,有6艘航母被划归到第7舰队旗下,其中5艘都搭载有入侵者中队----企业号(CVW-14/VA-196)、萨拉托加号(CVW-3/VA-75)、游骑兵号(CVW-2/VA-145)、中途岛号(CVW-5/VA-115)、美国号(CVW-8/VA-35),只有埃塞克斯级的奥里斯卡尼号没有搭载。在岸上,VMA(AW)-533中队驻扎在南蓬,还有VMCJ联合分遣队驻扎在菲律宾。

在萨拉托加号上,VA-75中队于12月18日开始了本次部署的第7次前线轮战,而且这支中队立刻就卷入了被格拉迪.约翰森称之为"东南亚地区爆发过最激烈的战斗"中。以CVW-3联队为例,他们的A-6不仅轰炸北越,还攻击老挝和南越境内的目标。12月19日夜,VA-75中队派出了12架飞机去轰炸海防,其中一架飞机被高射炮击伤。12月20日,AC510机组在低空躲避地空导弹时擦树,然而他们还是成功将受损的飞机飞回萨拉托加号上。

经过了神经紧张的圣诞节一天休息后,天气变坏了,而且VA-75中队承担了萨拉托加号上的主要轰炸任务,其中大多数都是低空攻击地空导弹阵地和高射炮阵地,以支援空军的B-52轰炸。日常作战一直持续到1月7日的最后一次任务结束。

就像他们说的,入侵者在理论上可以飞越跑道末端50英尺高的障碍物,在1972年12月19日夜,VA-75中队的麦克.舒斯特(Mike Schuster)和杰瑞.穆林斯(Jerry Mullins)驾驶AC510号机在树林中穿梭,躲避飞来的SA-2导弹。尽管飞机受损严重(注意飞机的加油管和左侧的发动机前后两端),但还是成功降落在萨拉托加号上,据称这架飞机在接下来的几周时间里都带有着松树的气味。

AC510号机

游骑兵号在11月28日抵达,使得小鹰号能够在11月17日带着VA-52中队离开,结束了这艘航母的第6次越战部署。游骑兵号上的入侵者有了质的变化,VA-145中队将AN/AVQ-10A激光目标指示吊舱引入海军的现役中。这种吊舱被称之为铺路刀,之前已经随空军少量的F-4经历了战斗的考验。在后来的一通电话交谈中和飞科-福特公司签下了为A-6修改这种吊舱的合同,之后才过8个月就在VA-145中队里投入使用了。

'Rupe'欧文斯中校在中队里选择了3架A-6A来进行这种改装(分别是155711/NE503、155714/NE504、155715/NE505),里面布置了新的线路、更新了轰炸领航员右侧的控制面板。在遮光板上安装了一个新的盒子。除了激光目标指示器以外,这个系统还拥有一台微光电视机和摄像机,使得飞机拥有无以伦比的轰炸效果记录能力,使用的武器通常都是500磅、100磅、200磅的铺路I激光制导炸弹。

这支中队对这种系统展开了一次快速评估,轰炸精度在从未听说过的方圆5英尺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