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赴美进修的“老鹰”
除了选派尚未毕业的空军官校学生,国府空军总部还在飞螺旋桨战斗机的第4、5大队中挑选五名技艺精湛,具有丰富飞行和作战经验的资深飞行员前往美国本土进行完整的喷气机种子教官训练,以期作为未来喷气机中队的骨干力量。这五人名单如下:
- 第4大队:王启元(空军官校12期毕业),张少达(空军官校19期毕业)
- 第5大队:周石麟(空军官校13期毕业),杨崇和(空军官校14期毕业)和陈燊龄(空军官校18期第一名毕业,后出任空军总司令和参谋总长,晋升一级上将)。
担任参谋总长时期的陈燊龄一级上将
在这5名种子教官中,陈燊龄和张少达因毕业时间晚,未能赶上抗战。其余三人都在抗日的空战场上与日寇有过面对面的交锋。其中周石麟于1943年12月24日的空袭香港之役中,击落过一架日军战斗机(有可能是日本陆航第85战队的二式战斗机)。这5人在1953年上半年陆续抵达美国本土阿拉巴马州克莱格空军基地(Craig AFB),进行为期六周的T-33教练机换装训练。值得一提的是,在克莱格基地受训的学员除国府空军飞行员外,还有来自各个西方盟国的种子学员。在最初的两周理论学习中,曾在西北工学院学习过航空相关课程的陈燊龄少校力拔头筹,在各国受训学员中取得了第一名的佳绩。在实际飞行训练中,拥有六种不同机型飞行记录和1600小时飞行时间的陈燊龄又一次一马当先,成为了第一位单飞T-33喷气教练机的学员。随后这五名种子教官前往乔治亚州的穆迪空军基地(Moody AFB),进行为期三个月的仪器飞行训练。全体5名种子教官于1953年秋陆续完成训练,在当年10月全部返回台南空军基地,担任国军第一支喷气战斗机部队——第一联队第1飞行大队的仪表飞行种子教官。
3. 台南上空的精英联队
为了进一步加快喷气机的换装训练进度,空军总司令部还决定在台南空军基地成立全新的F-84G换装种子飞行员单位,由美军教官亲自指导进行喷气机换装训练。这支部队由新进驻台南空军基地的第一联队担纲。第一联队于1953年1月10日在台中水湳基地正式成立,下辖第1飞行大队。第1大队下辖第1、3、9中队。第一联队还另外下辖第201修护大队、第211基地勤务大队,以及第1医务队等支援单位。1953年4月16日,第一联队奉命退役旗下全部B-25“米切尔”双发轻轰炸机,并迁往台南空军基地,开始接收美制T-33“流星”式喷气教练机进行换装训练。第一联队的第一任联队长是刘为城上校,后在1954年2月由青天白日勋章获得者蔡名永上校接替。1954年4月1日,第201修护大队,第211基地勤务大队和第1医务队分别更名为第1修护大队,第1基地勤务大队及第1医务中队。
担任空军副总司令的陈鸿铨中将,后来成为“大漠计划”的实际操刀人
为了完成好喷气式战斗机的换装工作,第1大队此时可谓是云集了一批精兵强将。在换装训练开始时,第1大队长为笕桥5期毕业的老将刘尊上校担任,副大队长则是由著名的空军抗日英雄,先后在美陆航第23大队和中美混合团第3大队中取得7个击落日本飞机记录的“王牌”飞行员臧锡兰中校担任。
有幸在台南基地成为F-84G首批种子飞行员行列中同样是人才济济。空军总部在决定退役B-25“米切尔”之时,第1大队原有的轰炸机飞行员大部分被调走,改由选调自各战斗机大队的出色飞行员接替。在第一批接受训练的原战斗机飞行员中,有冷培澍、陈鸿铨、邵克武、顾金城、张汝诚等人,总领队由来自第3大队的郭汝霖少校担任。第二批种子飞行员则由唐崇杰、牛迅、卢锡良和刘凤纪等人组成。第三批种子飞行员由罗化平、刘景泉、郑茂鸿、唐毓秦、周林峰等人组成。
值得一提的是,7名原第1大队的B-25轰炸机飞行员也被允许加入喷气机训练中。但由于他们在技能上的差距,这些前轰炸机飞行员的改装训练成效大多不佳。在左宗惠少校于单飞训练中失事身亡后,空军总部检讨了政策,最后决定除宋亨霖少校因成绩优异得以被特许留下以外,其余5人都被淘汰。
在台南基地与美军教官合影的第3批F-84G换装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