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静一号----越战中的一次CIA渗透行动

The Quiet One ---- CIA’s covert Vietnam War Operation

越战期间,电话窃听并不是罕见的事情,自1966年起,美国人或本土人率领的突击队就给胡志明小道的电话线路布满了窃听器,而且经常能获得有效的战术信息。至1971年,这些窃听器的复杂程度达到了新的高度。借助语音检测设备----作为代号“门槛”技术的一部分----通话被直接中继到天上盘旋的飞机或直升机里。

毫无疑问,北越人也意识到他们的通话极易被窃听,因此,敏感的信息经过其它方式被送达,比如通讯员、北越巡逻队,此外还经常篡改暗号来检查电话线路。

然而,在其境内深处,河内的预防措施却没什么效果。因此,当1971年的卫星照片精确定位到荣市东南15英里(24千米)处的一座高架复合电话线时,分析员们等着给它贴上情报的标签。

在北越境内如此深处的地方安装窃听器,说起来比做起来更容易,之前从未有过这样的尝试,目标本身也远离公路和村庄,但中情局从老挝展开的任何渗透行动都要避开覆盖着胡志明小道的防空网络。此外,美国航空拥有的全部直升机又慢又吵----在荣市机场4架米格-21的面前显得十分脆弱,所以需要一些更安静更隐蔽的东西,于是就开始了安静一号行动。

荣市机场一般轮流驻扎有4架米格-21,距离安装窃听器的高架电话线杆仅15英里(24千米)。

安静的OH-6A特种机

安静一号这个名字最初是由休斯公司起的,以此开始了五角大楼资助的美国陆军空中机动搜索和发展实验室的一个项目。陆军的要求是降低直升机螺旋桨叶制造的噪音,而且这些噪音通常在数英里外就能被听见,“让一架旋翼机安静下来的最好办法就是把它关掉。”休斯公司飞机部门的科学家说,该公司于1970年签署了这份合同。“当然,我们去不了那么远,而且还有一架飞行机器,因此,我们接下来做的事情就是让所有事物都慢下来。”

为了给直升机减速,休斯开始在OH-6A轻型观测直升机上做实验,每分钟内必要的升力和推力本质上都保持在较低的范围。发动机排气管还加装了一个消音器,整个发动机被消声材料包住,吸收发动机的噪音。发动机的进气口加装了隔音设备,气流也重新进行了导向,防止发动机压缩涡轮发出“嗡嗡”的声音。甚至连螺旋桨叶的顶端也重新打造,以减少顶端的涡流现象,主旋翼产生的一种涡流是直升机噪音的主要来源。

最初的安静一号由美国陆军空中机动搜索和发展实验室开发,并改造了一架OH-6A,之后由中央情报局接手。

1971年4月8日,休斯正式公布了安静一号计划,它名副其实。公众展示期间,一架标准型的OH-6A从上方100英尺(31米)处飞过,接近时,旋翼的声音在1.5英里(2.4千米)开外就能被听见,离开后飞到1英里(1.6千米)远处,声音依旧没有消失。相反,安静一号机体的声音直到912英尺(278米)处才被听见,而且很快就消失了,就连附近的居民们都没有发现。此外,虽然飞行员能够比以往飞行降低67%的发动机和旋翼速率,但是额外的旋翼使得载重量增加了600磅(272千克),速度提高了20节。

第一架原型机被造出来后,国防部就不再为OH-6A的改造提供资金,但是由于其潜在的隐蔽渗透能力,中情局秘密地接手了这个项目,从已经存在的安静一号项目下手,此外还进行了几项先进的改造。为了加强结构,5片旋翼桨叶被插入一个钛合金制的桨轴里,然后,发动机的传动也得到了改进,还加装了一个水-酒精喷射系统,以降低发动机的温度,使得直升机在起飞时能够使用更大的出力。由于预料到会承受更大的载重量,下方的滑撬也得到了加强。四种不同选择的玻璃纤维油箱被安装在后座,用于增加航程。

在直升机的两侧,短挂架上挂有2个保型吊舱,一个安装了惯性导航系统(INS),该系统使用陀螺、加速计、计算机来跟踪预定和实际的飞行路线。比惯性导航系统更精确的C型远程导航系统(LORAN)被安装在另一个吊舱里。座舱前下方有一台AN/AAQ-5前视红外(FLIR)系统,通过和机腹的2个氮气罐相连,超冷的前视红外传感器能够迅速分辨出地表上电热辐射的温度区别,这些热成像图像被传输到座舱内的2台显示器上,一台在飞行员一侧,另一台在副驾驶一侧。红外探照灯被固定在滑撬和机身上,加强了机组自身配备的夜视仪的能力。

相比之下,从前方观察这架PS44基地内的休斯500P,展示了机身两侧的保型吊舱和前下方的前视红外热像仪。

换装训练

1971年4月28日,在休斯公司公布安静一号项目后仅三周,美国航空雇用的2名飞行员就开始在中情局的新式直升机上展开紧张训练,此后还有第三位加入进来。所有3人都在美国陆军当过教官,或者拥有丰富的夜间低空飞行经验。接下来的2周,他们可以熟练使用SU-50夜视仪和前视红外系统,于内华达州的51区周围贴地飞行。

7月,3名OH-6A机组回到台南,这里是美国航空在台湾的主要驻地。他们会见了34RS中队另外12名正在接受直升机飞行训练的机组,后者自4月起开始受训。3名美国人被指认为6名国军机组的教官,剩下6人由另外2名美国教官指导,在一架S-58T上受训。这种新式加强型的H-34安装了2台涡轴发动机。

1971年5月的旋翼机换装期间,中华民国空军34RS中队的飞行员和高级军官与美国航空的教官们一起合影。

资历年长却缺乏经验,6名OH-6A学员起初驾驶民用型的休斯500,过了三个月,2架改进型(中情局又造了第二架原型机)被运到台南。非正式的名称是休斯500P,2架机体的训练飞行一直持续到1972年春。然而,那时,美国教官却对中国人驾驶这种复杂的直升机发出质疑。另外,负责联络的卢(W.H)中校尽管只有管理工作,但他仍旧顽固地要驾驶休斯直升机,这也引起了美国人的担心。

1972年4月,为了给即将抵达的改进型直升机做掩护,2架未被改装的休斯500被送到泰国乌隆基地,交付给美国航空,用于老挝境内的补给和伤员撤离任务。2个月后,2架休斯500P拆掉螺旋桨,装入一架美国航空C-130的货舱内,飞往孤岛般的泰国达欺基地,于那里完成组装,再飞往PS44基地,后者已经驻扎有驾驶S-58T和双水獭的国军机组。

1972年被派给美国航空的2架未改装的休斯500之一,用于掩护改进型休斯500P的抵达。

很快,国军的休斯500P机组也抵达了,他们受命来为一次任务做准备----带着老挝突击队向荣市附近渗透,在一年前发现的高架电话线上安装窃听器。作为支援,一架双水獭将负责空中通信中继,2架S-58T救援直升机则于安南(越南)周围盘旋,以便在休斯被北越人击落后提供救援。所有这些飞机全部由国军机组驾驶,使得华盛顿能够与此划清界限。

1971年末,在一架美国航空的UH-1上完成换装训练后,国军34RS中队的6名机组到前美国航空的一架S-58T上继续训练,机身上已经刷上了国民党军的青天白日标志。

为了提高夜间飞行的专业程度,休斯500P的飞行员们开始在PS44基地周围的溪谷里展开夜间训练。然而,不到一个月,由于飞行员的失误,一架改装机于降落时重重地砸在机库前。他们抱怨说夜视仪出了问题,但这次事故让美国人对中国人驾驶这种飞机的能力产生质疑。已经在这个项目上做出了大量投资,能否成功的顾虑已经超过了掩盖身份的重要性。结果,6名国军机组于6月初回到台湾重新训练,S-58T和双水獭机组也回去了。中国人走了,最初的3名美国教官被告知由他们来驾驶改造的直升机前往荣市。9月28日,2名飞行员回到PS44基地,一同抵达的还有詹姆斯.格莱姆(James Glerum)。自1968年起,格莱姆就成为了中情局驻泰国北部的副主管,指挥老挝境内的准军事行动。他本来要轮换回国,但自愿延长任期,并前往PS44基地,全权负责这次荣市任务,他回忆道:

“PS44基地的这支部队拥有不同的机组、技术员、航空作战官、准军事专家。除了后者以外,其他绝大多数人都从未在如此艰苦的条件下生活,我们必须做出重大调整。尽管基地周围的地形让我们获得了一部分安全感,但是在我们与东边和北边的北越军之间什么都没有。我们花了一周的时间制定了一项可行的防御与撤退计划,结果放弃了希望,并于夜里让那架S-58T停在我们宿舍旁边的降落区,如果有什么不好的事情发生了,希望每个人都能登上直升机撤退。”

一切为了在荣市安装窃听器的任务,国军机组练习吊运一架安静一号的木质模型,以便于紧急状况下将其吊离北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