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泥鳅”和越共
马卡卢索说A-37B飞行员在轰炸的时候连北越军和越共的影子都没见到,因为他们都躲在了浓密的灌木丛下方。“前进空中管制员看得更清楚,因为他比我们飞得更低更慢。现场由前进空中管制员指挥,他拥有的信息是最多的,他的工作就是在这片地理区域上巡逻,而且经常知道到底发生了什么,就像警察在街上巡逻一样。
“你抵达现场,而前进空中管制员把目标以及友军的位置告诉你。他将挑选一个已知的地面地点作为参照物,比如河上的一个弯道,来告诉你目标在哪里。他把一枚白磷火箭弹打在目标附近,然后他呼叫,‘把炸弹扔在烟柱以北50米处。’
1970年的边和机场上,604SOS中队的史蒂芬.布兰特中尉坐在一架A-37B的副油箱上。
“在投弹中俯冲角度的大小取决于天气和能见度,俯冲角度越陡,轰炸精度越高。在实战中,我们不使用机鼻下方横跨机身的那副减速板。我们不需要他,我们的这架飞机很稳定,而且响应很好,但是有些坏毛病。我们从6000英尺(1830米)高度开始俯冲,在3000英尺(915米)高度投弹,指示速度为300节。”
夜间的战术基本上也一样,当时还没有夜视仪,但A-37B还是24小时不间断地执行支援任务。
负责引导的并不都是前进空中管制员,马卡卢索回忆道,和美国陆军的OH-6A观察直升机一起合作,他们被自己人成为“泥鳅”,这些人都是非常年轻的准尉。
“和我们在一起的一些‘泥鳅’飞行员都是一些19岁的、无惧而又疯狂的小屁孩。他们认为自己是刀枪不入的,这些小屁孩对我说,‘我发现了一些越共躲在一处开阔地的碉堡里’。我跟着他的指示,向那座碉堡俯冲并扔下炸弹。有人在无线电里问。‘我们击中他们了么?’
“‘我不知道,’那名驾驶‘泥鳅’的飞行员回答道。
“他就是那么酷,那架泥鳅降落了,那个小屁孩跳出他的直升机,朝那个碉堡奔去,而且用M16步枪向它开火。他爬回那架‘泥鳅’,起飞,然后在无线电里说,‘没有,我们还没有击中它’。因此,我的僚机把炸弹往上面扔,之后我们确定它被炸掉了。”
1970年,在边和机场上近距离观察A-37B 69-6355。
一些在南越飞A-37B的老鸟说,他们的投弹和射击精度比任何一种飞机都要高,能够与之相比的可能就要算是A-1了。他们认为自己绝对不会误伤或误击友军。
约翰.布拉德利(John A Bradley)中尉说A-37B是一个“聪明的设计”,可靠、但是默默无闻的在工作。布拉德利说他和其他飞行员经常通过交替开关发动机的办法来延长飞机的滞空时间。A-37B的动力已经足够,这样简单的加强就改进了飞机滞空时间的灵活性。
越战后,布拉德利想继续驾驶A-37B,但唯一的办法就是加入空军预备役。他后来在空军预备役司令部里以少将军衔退役。
美国空军的所有A-37B中队都从边和机场起飞执行任务,8SOS中队是美国空军历史最悠久的中队(今天在佛罗里达州的胡伯特菲尔德机场使用CV-22渔鹰)。当90AS中队和604SOS中队在1970年解散后,美国人把剩下的A-37B都转交给了南越当局,现存的604SOS中队被改为8SOS中队,于1973年从越南战场撤出。“我们没有一个人知道为什么他们将我们称为‘特种作战中队’,”布拉德利告诉《Combat Aircraft》杂志说,“我们是一支战斗机中队,而有些人甚至还不知道。”
在一次于南越上空的任务中,从座舱里向外拍摄的景色。
很快到了今天
麦克尔.皮埃秋查(Michael Pietrucha)上校是今天的“叛徒”之一----他在任务里没有使用这种术语----他告诉《Combat Aircraft》杂志说他的想法受到了A-37B在作战评估中“到野外,到真实战争中”的影响。
当美军指挥官想在阿富汗战区内部署一支轻型空中攻击力量时,皮埃秋查将其命名为战龙II。计划是将4架A-29B超级巨嘴鸟派到阿富汗,但是五角大楼驳回了这个计划。相反战龙II变成了将2架OV-10G+野马部署至阿富汗,并在2013年9月30日结束。在这些为此想法被抹杀而感到遗憾的人中就有那些早期在南越驾驶A-37B作战的飞行员们。
亲爱的读者们,如果您觉得我们的这篇文章还不错,可以给我们点小钱钱来鼓励我们制作更多的好文章。用手机支付宝或者微信红包扫下面对应的二维码就可以。如果对扫码不放心,可以付款到我们的支付宝账号:[email protected],金额随意,没有限制。打赏后可以给站长的email发个邮件,本文如果有更新或者修订,可以给您一个邮件通知。有什么建议也可以发邮件过来。
(全文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