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结果是形成了针对电子战的分层防御体系:多波段雷达冗余、可过滤干扰的信号处理、提供独立目标数据的联网传感器、更少依赖持续外部输入的制导系统,以及最大限度减少脆弱性窗口的作战策略。虽然没有任何系统能够完全免受先进干扰的影响----尤其是来自资源充足的对手----但S-400的技术特性和作战理论相结合,使其比许多同类系统更能抵抗电子战压制。
关键在于,S-400系统对电子战的抵抗力并非源于某项"神奇"技术,而是源于一整套冗余、适应性和集成化的理念。在未来战场上,电子攻击将如同导弹齐射般频繁,S-400的设计者们构建的系统不仅旨在抵御电子攻击,更旨在即使在电磁频谱竞争激烈的情况下也能继续有效作战。
此外,其导弹能够应对高速威胁并执行高精度拦截。例如,9M96E2导弹的过载可达20G,并能达到高马赫数,足以摧毁低空飞行的目标,即使是目标距离地面仅五米。该系统的导弹还可以拦截弹道导弹和巡航导弹,据称与合适的雷达节点配合使用时,还具备反隐身能力。
巴基斯坦的CM-400AKG
在标准配置下,CM-400AKG于飞行的最后阶段可以达到4.5马赫到5.5马赫的速度,这显著减少了拦截时间窗口并导致防御反应复杂化。据报道,其作战范围通常可达约250千米,但实际范围可能因发射高度、飞机速度和具体任务概况等因素而异。巴基斯坦空军声称其射程为400千米。该导弹采用惯性导航系统,并辅以卫星导航输入进行中段制导,并可在末段使用雷达或红外导引头攻击精确目标。弹头配置通常包括150千克的高爆破片型号,或者用于打击强化或加固目标的更重的穿透型号。
CM-400AKG导弹的飞行轨迹倾向于高空巡航与大角度末端俯冲相结合,这种机动旨在降低点防御拦截武器的效能,并使雷达追踪更加复杂。这些飞行特性,加上其强大的弹头,赋予了该导弹广阔的攻击范围,使其能够威胁各种目标,包括静态基础设施、指挥所和机动防空系统。其高速、高机动性,加上灵活的制导和强大的有效载荷,使其成为一种强大的武器,能够穿透复杂的防御网络,并对敌方防空平台造成重大的作战风险。
2019年珠海航展上模型旁边展示的CM-400AKG信息板。
对抗
据印度空军司令称,S-400最显著的使用是在2025年5月的辛杜尔行动中。他表示,印度防空部队击落了六架巴基斯坦战机----五架战斗机和一架大型飞机----并补充说,击落战机的"大部分"都是S-400,而且这架大型飞机(据称是侦察型)的攻击距离大约为300千米。但他没有提供任何证据。
巴基斯坦立即否认了这一点,称印度的说法"纯属捏造"。一个截然不同的标题是,巴基斯坦摧毁了位于旁遮普省阿达姆普尔(Adampur)的一座印度S-400导弹阵地。巴基斯坦媒体和社交媒体将此描述为一次精确打击,有时还会配上一架JF-17战机携带CM-400AKG导弹的画面。印度通过政府新闻信息局的事实核查正式驳斥了这些报道,称其为虚假信息,而印度媒体则重点报道了随后印度总理在同一基地的S-400导弹前合影的场景,以此作为反驳。
核心问题在于证据:巴基斯坦尚未发布得到证实的导弹阵地被毁图像,印度也未提供其所有声明的独立审计线索。简而言之,对新德里而言,地空导弹阵地被毁的说法仍是未经证实的宣传,对伊斯兰堡而言,则是一种胜利的宣扬。
一架JF-17C Block 3“雷电”战斗机向印军致命的S-400防空系统发射了CM-400AKG导弹。第14“斩尾”中队的两名飞行员因其在此次作战中的出色表现,被授予第三高军事荣誉Sitara-j-Jurat(勇气之星)。
S-400 VS CM-400AKG
这两种系统之间的对抗将围绕CM-400AKG据称能够穿透或规避S-400防御包线的能力展开。一种可能的情形是巴基斯坦以最大有效射程或接近最大有效射程发射该导弹。巴基斯坦规划人员可能利用该导弹的速度、高空飞行路线和陡峭的末端俯冲来压缩S-400的反应时间,并降低其被拦截的概率。在这种攻击中,CM-400AKG可能会被引导至S-400导弹阵地的关键部分,例如其指挥所或雷达车,从而可能在不摧毁其导弹发射器的情况下限制该系统的效能。
此类行动与防空压制(SEAD)任务非常相似,尽管CM-400AKG本质上并非反辐射导弹。理论上,如果该导弹配备被动导引头或提供精确的目标数据,它可以瞄准S-400导弹阵地的雷达辐射源,从而可能威胁到其最关键的传感部件。"希望扩大射程"的概念并不一定意味着超越导弹的技术极限。相反,它反映了一种战术决策,即在接近其性能包线上限的情况下使用CM-400AKG,从而最大限度地延长防区外射程,以确保JF-17战机在试图打击印度境内深处高价值目标时的相对安全。
巴基斯坦空军声称,5月10日,JF-17C战斗机发射了一枚CM-400AKG导弹,摧毁了印军的一部机动式91N6E(北约代号“大鸟”)雷达。
然而,CM-400AKG导弹面临着与燃料容量和续航能力相关的固有限制。扩大射程需要JF-17战机达到更高的发射高度,以优化弹道并最大限度地延长导弹的滑翔和巡航阶段。然而,这种方法提高了可探测性,因为印度S-400雷达很可能会在导弹爬升过程中捕获发射平台,从而为防空人员提供预警。导弹发射后,其弹道同样可观测,这为S-400操作员提供了宝贵的额外几秒钟时间来启动对抗措施、准备拦截武器或激活电子对抗设备。本质上,虽然CM-400AKG导弹具有高速防区外打击的潜力,但发射高度、导弹射程、雷达探测和防御反应时间之间的相互作用,使得双方在规划此类高风险交战时必须考虑复杂的作战计算。
无论这些说法的真实性如何,此次事件都彰显了南亚先进打击系统与尖端防空网络之间的战略相互作用。巴基斯坦采用CM-400AKG防空导弹系统,使其具备高速防区外打击能力,使得印度的威胁评估更加复杂。相反,印度部署S-400防空导弹系统则构建了一道防御屏障,迫使巴基斯坦在威胁关键资产时不得不考虑远程高风险战术。2025年的事件无论成功与否,都凸显了该地区现代冲突的作战方式,既包括对抗性叙事和心理威慑,也包括物理破坏。在技术、战略和信息战紧密交织的环境中,双方都力求展现实力和决心,同时谨慎管理升级风险。
根据巴基斯坦空军的说法,巴军的JF-17C还成功瞄准了一台96L6E(北约代号“奶酪板”)3D 预警和搜索雷达:它可以扫描指定区域并自动为优先目标生成目标飞行路径。
有一件事是肯定的:在没有确凿证据(例如现场照片、可靠的雷达记录和彻底的参数分析)的情况下,这两个系统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目前仍只是猜测和个人解读。双方都严重依赖各自偏好的叙述,常常将其呈现为既定事实。从这个意义上说,这种情况类似于"基辅幽灵"故事的演变,它最初是谣言和宣传的混合体,然后逐渐呈现出新的形态和层次,既受到感知和政治的影响,也受到可证实的现实的影响。在缺乏确凿证据的情况下,此类叙述往往存在于战略信息、民族自豪感和公众对戏剧性故事的兴趣交织在一起的空间中,使得它们难以得到最终的解答。
有关此主题的更多信息,请参阅下一章《了解击落阵风战斗机》。